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遨游23天后,一批重约40克的「航聚香丝苗」水稻种子随返回器顺利著陆,代表大陆水稻育种首次完成大气以外的诱变试验,大陆是世界首创利用航天技术进行作物诱变育种的国家,标志着新的里程碑。
去年末,大陆国家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举行了「嫦娥五号搭载种子交接仪式」。据了解,这批「奔月」的水稻种子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以下简称航天育种中心),据陆媒报导,去年末,在航天育种中心,一些「奔月」水稻种子已经发芽,研究人员正在准备后续的研究。
大陆是世界首创利用航天技术进行作物诱变育种的国家,航天育种原理是利用在大气以外的环境具有高真空、微重力、弱磁场及复杂辐射等特点,太空射线中复杂的高能重离子冲击生物细胞,诱导其产生遗传变异,就能获得新的性状。
航天育种中心副主任郭涛介绍,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,也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,大气以外的极端环境是极为独特的诱发变异因素,这对于新品种选育非常重要,而水稻是遗传学研究的一个模式生物,选择水稻研究物种进化,不仅有助于理解大气以外环境的遗传效应,且可将所获得的优良变异应用于水稻品种选育。
郭涛表示,航天育种中心自1996年以来先后进行了24次植物空间诱变试验,此次与之前航天育种所搭载的返航卫星、神舟飞船相比,有所不同。此次的水稻种子历经近23天的飞行,在近月轨道长期受大气以外独特极端环境的辐射影响,且遭遇了范艾伦辐射带、太阳黑子爆发,其太空航行距离之长、遭遇太空环境之复杂,都是可遇不可求的,本次预期将产生更强烈的遗传效应,为深入研究航天育种变异规律提供重要的实验样本和数据,接下来将透过这些水稻种子进行一系列的自交或杂交,研究人员会从抗病虫害、耐逆性、适应机械化生产等方面,培育适合未来需求的优良水稻新品种。